“狂飙兄弟”打假引争议背后
近日,百万粉丝博主“狂飙兄弟”打假二手车,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将二手车行业的标准争议与消费纠纷推至公众视野。当第三方鉴定结果与消费者认知出现偏差,如何确保交易的公正性与透明度,成为摆在二手车行业面前的紧迫课题。
专家认为,“国标”用来兜底,“团标”更贴合实际,根据哪个协会推出的标准并不是核心问题,而是一定要有这个动作,并在合同中写明,一旦出现纠纷,即可追溯合同上的细则。针对二手车行业目前出现的乱象,专家建议要尽快推进立法工作,此前一些行业顽疾便是由于违法成本过低所致。
胡玲玲路董萌济南报道
如何定义重大事故车
“国标”和“团标”有差异
7月初,因连云港海鲜市场打假“鬼秤”事件成名的博主“狂飙兄弟”发布视频称,“玩车研习社”出售的二手车辆疑为重大事故车。随后,相关消息多次登上热搜。后经第三方鉴定,该车辆非重大事故车,于是有网友质疑其刻意打假。
事情的起因要回溯到一年前,2023年,河南周口一车主从“玩车研习社”购买了一辆二手车,当时车商告知车辆曾发生事故并发送维修图片。
今年车主卖车时,经“三个男孩机动车检测中心”检测认定为重大事故车,于是车主委托博主“三个男孩”“狂飙兄弟”一起于7月3日前往济南“玩车研习社”维权。
维权的过程在网上传播后,引发网友热议,双方争议的矛盾点由车辆根据“国标”和“团标”不同,如何定义重大事故车,转为是否涉及消费欺诈。网络评论一边倒认可“玩车研习社”,并引发各方面对“三个男孩”和“狂飙兄弟”涉嫌做局的质疑以及个人屡次欠债不还的评论。
事件之外,围绕二手车鉴定时遵循“国标”还是“团标”的争议仍在继续。
目前,中国二手车行业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是《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GB/T30323-2013),该标准于2014年6月1日正式实施。规范要求对二手车进行量化的技术检测,最终形成一份《二手车技术状况表》。没有鉴定评估能力的二手车经销商,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二手车进行鉴定评估。
不过,在标准实施当年,就曾有媒体提出,由于规范并非强制实施,其示范效应或大于实际作用。二手车市场发展仍缺乏有效管理和支持,究其原因是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所致。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层面的标准制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时间上会有一定迟滞性,这时行业规范的适时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
流通领域目前使用比例较高的团体标准有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CADA18-2021《乘用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其中详细规定了重大事故车的判定标准,以及泡水车的判定标准。中国消费品安全促进会发布的团体标准T/CPQSA0011—2022《二手车车况检测及评估通则》也有较多机构采用。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树东解释,国家标准是所有在售车辆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而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则会高于国家标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二手车时应更加关注车辆的实际状况和使用需求,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经销商,并要求查看车辆的维修和保养记录。
“‘国标’用来兜底,‘团标’更贴合实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山东省二手车流通协会名誉秘书长王萌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时表示,现在网络上热议的事件中,舆论焦点有所偏移,不少打着专业名号的所谓第三方二手车检测机构和自媒体希望通过炒作达到宣传和盈利的商业目的,其中有很多非专业人士都在“夹带私货”。
同时,也不排除一些二手车从业者管理方式太过粗放,需要提高细节处的管理能力,以免被别有用心者“钻空子”。在拟定二手车交易合同时,应该清晰写明用了哪个技术标准,在多少天内出现问题以什么样的条件回购和保障等规范性细则。王萌强调,“根据哪个标准是企业自己的选择,但一定要有这个动作和客户解释清楚,后续出现纠纷,用合同和白纸黑字的契约维权。”
二手车流通体系缺乏
标准规范及制度保障
7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达786.39万辆,同比增长8.69%,累计交易金额为5273.92亿元。据上海市商务委介绍,近几年,上海市新车销售与二手车交易结构比接近1∶1。
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大多数业内人士对于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抱有积极态度,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二手车市场交易量能否突破历史新高”已是大概率事件。
在成交量大、活跃度高、产业繁荣背后,二手车市场存在的纠纷多、评估低、交易行为不规范的现实状况仍是横亘在行业发展中的难题。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消协发布的二手车投诉原因中,私改里程、隐瞒车辆真实情况、购车合同外乱收费等乱象较为突出,“水深”的二手车往往让消费者想买又不敢买。
“诚信是二手车行业的核心价值,无论是从市场经济规律,还是成熟市场经验来看,想要真正实现二手车的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必须构建形成以诚信交易为显著特征的二手车行业新环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政三在2024中国二手车大会上表示,“销售二手车像新车一样便利”的问题已经解决,而从市场层面看,还没有解决“消费者像选购新车一样放心地购买二手车”的问题,其关键核心就在于诚信交易和车况透明。
“玩车研习社”负责人孙凯坦陈,“规范化”也是整个行业乐于见到的发展方向,对于他们而言,在收购车辆时也会“看走眼”,很多记录无法追溯,而伪装手法又在不断迭代,即使入行多年,也会有“吃哑巴亏”的情况。
事实上,二手车流通过程中,时有出现不同机构认定的“事故车”结论不一致问题。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一些人拿着“国标”打“团标”,拿着“团标”打“国标”,也是反映了行业内有较多问题尚未形成共识,背后的症结在于二手车流通体系缺乏符合流通需求的标准规范及制度保障。
“二手车行业是汽车行业的‘中间连接’领域,其上游是汽车生产厂家、汽车经销商和各类服务商,产业链承载是全国上千个二手车交易市场、上万家汽车4S店、数十万家二手车经销商以及服务商,下游是汽车的售后、保险、报废等产业。”
王萌分析,实际上,二手汽车产业链中游出现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其上游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新车质量、三包召回、售后保障、保险信息透明等多方面存在不足,关键的地方在于做好二手车流通的整体产业链连接和立法工作,“现在行业内有人建议将卖调表车纳入刑法,也是因为此前违法成本太低。这种立法不仅约束经营者行为,也同时约束很多个人的不诚信行为。”他进一步谈到,现在新消法严格处罚二手车企业调表等故意欺诈行为,最高可退一赔三,但是如果是个人用户出售车辆给二手车公司,个人私下调表行为却没有受到相应处罚,这就会导致整体交易的公平失衡。